全国防灾减灾日
发布时间:2024-05-14 浏览次数:

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国务院批准而设立的,自2009年起,定于每年的5月12日。以下是关于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详细介绍:

一、设立背景与意义

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,灾害种类多、分布地域广、发生频率高、造成损失重。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设立“防灾减灾日”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,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,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,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。同时,这一天也是纪念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.0级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,提醒国民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师,更加重视防灾减灾,努力减少灾害损失。

二、防灾减灾日图标寓意

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、伞、人为基本元素,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、未来和希望,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、呵护之意,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、一老一少,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“众”字,寓意大家携手,众志成城,共同防灾减灾。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。

三、主题与活动

每年的防灾减灾日都会有一个主题,以突出该年的防灾减灾重点。例如,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——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”。此外,防灾减灾日还会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,如防灾减灾知识讲座、应急演练等,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。

四、宣传周

除了防灾减灾日当天,5月11日至17日还被定为防灾减灾宣传周,这一周时间内会集中开展各种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,以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。

总的来说,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,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,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,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。